舞台剧《我是余欢水》在京开启新一轮演出
从此七十四年来,脑中所疑,心中所计,全属此一问题。
占卜,再复杂,也是来自一是一否。比如《春秋》,和《尚书》不同。
卜,早先居众术之首,风光不风光?但首先衰落就是它。(二)读易史 有两本书可推荐: 1.朱伯崑《易学哲学史》,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年。研究两汉象数学,此书最重要。最后,我想用三言两语作为总结:《易经》是西周筮占的经典,《易传》是战国秦汉新旧占卜杂交的产物。汉易的特点是阴阳占候和日书化。
五行令,把一年分成五段,配三十节气。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出土地在长沙。截断众流的道统观最后不可避免地要引出衣钵真传的争讼。
钱先生逝世以后,报章上刊出了不少纪念文字,其中颇有人把他划入新儒家的旗帜之下。他不断试图通过大纲节上的对照以凸显中国文化的整体精神。Self—diremption愿义是自我分离。此书中也有专章讨论冯友兰的《心理学》,视之为新程朱派的代表。
这种政体本身并不必即是民主的,甚至依然是专制的,但这一发展还是向民主走近了一步,所以他称之为消极的民主化(passive democratization)。新儒家强调的证悟在西方人看来是一种实感,则与西方人所说的上帝的呈现(Godspresence)属于同一境界,虽然内容可能有异。
【《文史通义·原道上》】他认为这是章氏所持最精义理。[2]我们对于新儒家的道统观即可作如是观。特别是在50年代,由于《民主评论》和代表自由主义的《自由中国》隐然形成了对垒的情势,钱先生和第二代新儒家很自然地被划在同一思想流派之内。刘述先说:熊先生……的思想对于广大的社会虽无影响,但却打开了一条思路,成为当代新儒家哲学的发端人。
中国人的生活在两千多年中不断变化,儒家思想自然也不可能静止不动。总之,在中国学问的领域内,钱先生一方面破除门户之见,一方面又尊重现代的专业。作为一套信仰系统,儒家自然具有宗教性的一面。[1] 这里不但显出马一浮与熊十力之间所同不胜其异,而且透露了钱先生对待儒家传统的态度与熊十里力几乎在大关键上全不相合。
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中国文化自不能不进行调整和更新,但是调整和更新的动力必须来自中国文化系统的内部。他们只要肯自我坎陷,知识之事固然可以随时为之。
中西文化不同型说并非自钱先生始,清末民初以来便已不断有人提及。钱先生早年曾特别称赏章学诚在《原道》篇中所提出的圣人学于众人的创见。
他常说,在中国学术史上,通儒的地位往往在专家之上。这一面的研究则必须采取历史的观点。唐君毅先生任教香港新亚书院,和钱先生共事最久。钱先生对宋明理学是私奉以为潜修之准绳。学术思想之途,因此而广。……平居于两《学案》最所潜心,而常念所见未切,所悟未深。
入清以后,王学衰歇,不少儒家便不免要发生什么是儒者本业的困惑了。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由于在知识上达不到同样高度的科学性,他们在真理的王国中只能算是第二等以至第三等的公民了。
特别是新儒家上承陆、王谱系,而陆、王正是理学中狂的一派。宋明理学和清代考据之所以别出,即在其为突破性的新发展,使儒学的内容更为丰富,但并没有取代扩大与综汇的大潮流。
】 这是一段十分珍贵的自传材料,透露出钱先生治中国学问的最初动机。所以章太炎、梁任公、胡适之等人运用西方哲学和史学方法研究先秦诸子,曾受到他的推重。
其实这正是新儒家特显精神之处。【皆见《政学私言》,第9-10页,第103页】在《国史大纲》中,他更明白地指出明代是君主独裁【见第三十六章】。】 圣人学于众人的观念,儒家早已有之,《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章即是此意。】陈寅恪持论也完全相同,他指出六朝的道教和宋代的新儒家都是中国文化善于改造并消化外来思想(佛教)的史例。
在公园茶桌旁,则四人各移椅分坐两处。以上论新儒家开出说的困难,甚为简略,因为这不是本文主旨的所在。
有人则以陆、王上接孟子之绪,得道统之正,而朱子反成歧出。即使如此,明清以来,由于社会结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重要的变化,这些少数精神先觉的社会身份已不免发生问题。
宰平戏谓曰:老熊眼在天上。新儒家上承内圣外王的旧统,而提出了道统开出政统和开出学统的说法。
时十力方为《新唯识论》,驳其师欧阳竟无之说。但当时的学风仍然比较淳厚,思想上的对抗并没有演变到彼此轻鄙的地步。三四十年来,我对于海外新儒家的内部演变只有偶然观赏的兴趣,新儒家从50年代初的一气化三清到今天的三清重归一气,也是一种富于启示性的历史现象。主流派代表了五四以来批判中国文化和提倡西化的观点,而以上这些学人则都对中国文化传统抱认同的态度。
这种偏见必然导致曲解臆说。余其时又识张孟劬及东荪兄弟,两人皆在燕大任教,而其家则住马大人胡同西口第一宅。
新儒家一方面告诉我们:心体、道体或良知的体认是无限艰难的,没有宿慧的人几乎没有可能获得良知呈现的经验。【见Max Weber,Economy and society,edited by Guenther Roth and Claus Wittich,加州大学出版社一九七八年版,第984-985页。
[1]我这样以钱先生与新儒家作度比,并不是要重提朱陆异同的旧案,更不是说双方的分歧是朱陆异同在20世纪的简单重现。来源: 《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 进入专题: 钱穆 新儒家 。